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护士长 刘大飞
2016年5月1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全省麻防机构的护士代表来到这个会场,深感荣幸。这是我第一次从安化深山走出来,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站上讲台,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首先,我要感谢我身后两代甚至三代麻防工作者以及几百名麻风病友,是他们让我有了这样特殊的经历和感受, 让我能有资格站在这里。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让人道之光普照世间。
现在常听人说“富二代”,可我小时候常被人叫做“麻二代”,因为我的父亲刘存周是一位老麻防工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告诫我:麻风病人也是人,只是他们比我们不幸,他们不幸染病才有了残缺变形的四肢、溃烂流脓的皮肤、奇形怪状的面容、恶臭难闻的气味,但不管他们什么模样,在医护人员眼里,他们都是急需救治的病人。正因为这样,1990年我从益阳卫校毕业分配到所里的时候,不但没有初来的医护工作者那些不适应,反而为了却了父亲的心愿而高兴。
从我参加工作到2013年,所里只有我一个女护士。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打仗般的生活。飞速穿衣洗漱,匆匆为家人准备早餐,然后骑车赶往麻风村。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房,打招呼、问情况,拔倒睫、监督他们吃药。清洗换药是判断病友皮肤溃疡恢复的直观依据,但麻风病人因为周围神经损伤,痛觉、触觉和温度觉丧失,无法按正常方法做出判断,我只有把每个病人的溃疡形状和疮面牢牢记在心中,通过前后对比判断愈合情况,供主治医师做诊断参考。最后再帮助病友做康复训练,或者带着他们去劳动、赶集,接触社会。20多年来,上班的那条路上,每一处草木细微的变化我都清清楚楚;病村的病友来了又走,可每一个鲜活的面孔刻在我的脑海。
有些人对麻风病人避之不及,但照顾他们再苦再累再脏我也不怕。因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麻风病人服药一周就可以消除传染性,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遗憾的是,作为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我们可以治愈病人身体的疾病,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却很难改变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30多岁就流浪到湖南的贵州籍病友郭登州,在所里呆了30多年。2012年,我发现,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他告诉我,他很想回老家看看,但他一个没钱又被亲友排斥的麻风病人,想回去何其艰难。于是我多次与老人的家乡亲友联系,却始终得不到积极的回应。2013年3月,我争得所领导的支持,终于联合湖南公共频道“帮女郎”栏目,将老人护送到了贵州大方县,可他的亲友怕染上麻风病避而不见。我们与他们进行了20多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沟通谈话,一再说明麻风病治愈后不再有传染性,这样,郭老的亲友才畏畏缩缩地和我们接触。这一次回乡,了结了老人的夙愿,却也伤透了老人的心,因而彻底冰封了老人的乡情。离开家乡时,郭老对他的亲友说:“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你们放心,有政府关心我,有刘护士他们照顾我,我死后就葬在湖南安化!”6个月后,郭老在我所安详离世。这些年,像郭老这样找不到归宿的老人,我已经亲手送走了4位,他们全部长眠在村后的山坡上。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多年工作经历,让我对麻风病人难以割舍。2010年,我老公得到了晋升机会,调到190多里外的县城任教。为了让我们夫妻团聚,一年后,领导把我调到县疾控中心。县城工作的日子确实轻松而又惬意,可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出麻风病友畸残的肢体,耳边常常回荡着麻风病友信赖的呼唤,甚至在睡梦里,也在抢救麻风病人。离开麻风村,我才知道,我的喜怒哀乐已和那几十位麻风病友交织在一起了,我想,他们一定也在想我、念我。继续在县城待下去,我内心不安。7个月后,我软磨硬泡,要求老公离开了县城,各自调回了原单位。就这样,我又继续着我的“麻二代”生活。
坚守深山,虽然清贫而单调,但却非常适合安心学习。除了服务病人,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提高自己上。我觉得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益求精,更要扩宽视野,成为一个“全才”。这些年,我拜所里的专科医生为师,学习各种皮肤病治疗和护理要点;拜老护士为师,掌握麻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技巧;向药剂师学习,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向书本学习,翻烂了各种麻风病研究治疗书籍和操作规程。功夫不负苦心人,持续的学习使我获得了丰富的回报。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麻风溃疡处置方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我所无麻风溃疡的目标;同时,我掌握了麻风病人的心理特点和与他们的沟通技巧,能够较好的为麻风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我也想用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因为学历或者种种原因而自卑的同行,不管身在何时何地,只有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让你的事业乃至人生更上新台阶。
这些年,所里按省卫生计生委的安排,统筹了多地的麻风病人收治工作。我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不管日晒雨淋,都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去宣传麻风病知识,排查潜在传染者。我感觉,这项工作的艰辛,远远超过了对麻风病人的护理。有一回,我们在邻县的某个乡镇遇到新增病例,需要对周边人群进行体检,可村民认为我们败坏了当地名声,把我们骂得狗血淋头,还砸坏了工作车、驱赶我们工作人员,把我们围困了一天一夜。我们讨不到一口茶水解渴,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住宿,直到当地公安赶到,我们才得以脱困。
在座各位同志们,这些社会歧视的眼光,连我们医护人员都难以承受,更何况畸残而脆弱的麻风病友呢?他们多想接触社会、创造价值啊!但因为偏见和歧视,无论在故乡还是异乡,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无论是亲人还是友人,他们很难找到托付之人。我想,我们麻防所就是他们的容身之地,我们麻防工作者就是他们的托付之人。这就是我坚守的理由。在此我也呼吁大家,为消除麻风歧视积极鼓与呼,让麻风病人能与我们一同在阳光下开怀大笑。
天地有大善,人间有大医,湖南有大福。2016年5.12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无论何时何地,护士永远为您服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我所的同事们一道,坚持不懈地努力,为消除麻风病的危害,为创建麻风病友的乐土、为让人道之光普照世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将在我家乡的大山脚下,永远为麻风患者服务。
谢谢大家!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2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