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高血压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肱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需要较高的气囊压力才能阻断血流,所以间接测压常获得较高的血压读数,甚至比直接测压法血压高出30毫米汞柱以上。我们把这种血压升高叫假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是:袖带压比直接测压收缩压>10 毫米汞柱,舒张压>15 毫米汞柱,假性高血压在老年人、脉压较大的病人中并不少见,若诊疗失误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临床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应想到此情况,以免误诊。
哪些高血压属于假性高血压呢?
(1) 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也称为边缘性高血压或高正常血压。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高血压的标准确定为140/90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虽然临界高血压不属于高血压范围,但其中有20%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
(2) 高原性高血压。凡在海拔较低地区时血压正常,而到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后,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毫米汞柱,并且还伴有高血压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才算是高原性高血压。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缺氧。
(3) 波动性高血压。波动性高血压是指病人血压常变动在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之间。由于血压具有波动性,一次很难准确地测出个体的血压水平。所以,重复检测血压还是有必要的。
(4) 潜在性高血压。有一些人,当受到某种刺激或应激负荷后,血压增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病。这是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所造成的。倘若调节得不到恢复并且还继续扩大,最后调节量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个变化过程,即为潜在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
高血压的“白大衣现象”
有些病人见了医生就紧张,当医生示意要测量血压时,病人的血压即刻升高,但在离开医生后血压即恢复正常,这就叫高血压的白大衣现象。也就是说由于医务人员在场引起患者血压反射性升高。
美国医学家曾对三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其中292人以前被诊断为可疑高血压,42人有高血压,37人血压正常。首先由医生测量并记录,然后在每个人身上安装一个动态血压监测器,24小时内每隔15分钟记录1次(晚上30分钟)。结果20%的可疑者和50%病人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说明一般日常生活活动量对血压影响不大。医学家认为,这种一见医生血压就升高的现象,是对测量血压的条件反射,多见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者或年轻临界高血压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之故。同时指出对这种现象的高血压病人,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多心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均可消除或减弱这种现象。
哪些人容易发生假性高血压?
1. 用降压药治疗中的高血压患者;
2. 平时血压偏高(130-139/85-89)者;
3. 经常吸烟、饮酒的人;
4. 在工作岗位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睦,经常受刺激或压力过大的人群;
5. 经常不活动的人;
6. 身体肥胖者;
7. 患有代谢综合症、糖尿病、体位性高血压或低血压,以及平时心动过速的人。
假性高血压如何确诊
假性高血压可通过直接动脉内测压而得到确诊。或者增加气囊内压力使其远超过桡动脉压,此时假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管壁的硬化就可触摸到条索状的桡动脉,而动脉管壁尚软的患者就触摸不到桡动脉。
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对于周围动脉很硬,血压也很高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末发现有明显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的表现,应考虑假性高血压的可能。
假性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1、假性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时间伏案疾书,因为这样会使大脑过于紧张,极易诱发血压升高。
2、起床宜缓慢,早晨醒后不应立即下床,先仰卧片刻,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
3、切忌屏气用力排便,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大便时蹲位易疲劳,坐便最适宜。
4、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
5、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6、坚持晨练,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宜剧烈活动。轻度的活动,有利于缓解动脉的紧张。
7、温水洗澡,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压。用40℃左右的温水洗澡、洗脸、漱口为最佳选择。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274号